《北林調優結構提高農業效益》要點:
本文介紹了北林調優結構提高農業效益,希望對您有用。如果有疑問,可以聯系我們。
東北網綏化5月25日訊 近年來,北林區把調優農業結構作為促進農民增收、提高農業效益的關鍵環節,科學謀劃,穩妥推進,取得明顯成效.去年,全區糧食總產實現30.7億斤,比上年增長1.1%;農業總產值實現132.3億元,增長12%;農民人均收入實現11271元,增長12%.
發掘資源優勢,把產業基地調大.堅持規模化建基地與高效化抓調整相結合,著力打造一個大基地,做強三大產業群.“一個大基地”就是圍繞呼蘭河流域綜合開發,在最短時間內,把北林區建成省內外最具影響力的綠色食品基地.截至去年,全區所有農作物實現了無公害食品認證全覆蓋,綠色食品面積發展到179萬畝,有大米、小米、豆油、雜糧、大豆蛋白、調味品、玉米淀粉、玉米糖漿等119個產品獲得國家綠色食品標志認證.“三大產業群”就是推動糧食、蔬菜和畜牧這三大主導產業向優質、高效、平安方向發展,使其成為農民創業增收的主渠道.去年,全區蔬菜種植50萬畝次,今年預計達到55萬畝次,并連續兩年成功迎辦了國家“北菜南運”產銷對接現場會.
依靠科技因素,把生產標準調高.實施標準技術推廣工程.參照國際標準,制定了種植業、養殖業、設施農業、綠色食品、投入品、農業機械、植保等十幾項技術規程,保證了生產加工各環節全程標準化.實施生態農業示范工程.依托黑土地掩護利用試點項目,建設種植業生態基地、果蔬生態基地、水產養殖生態基地12個,秸稈還田面積達到5萬畝,“三減”面積落實20萬畝.實施科技園區樣板工程.以開辟現代農業示范窗口為目標,重點建設了20余個科技園區,集中應用優質品種、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,營造了技術推廣的輻射效應、結構調整的牽動效應、工作指導的擴散效應.
遵循市場規則,把鏈條經濟調強.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牽動型的產業鏈條.以壯大龍頭企業陣容為基石,逐步構筑了以稻、豆、煙、畜為主體,以訂單農業為保障,利益聯結比較緊密的農副產品精深加工體系.水稻以正大米業、嘉香米業、稻米香米業為核心,形成了集團互動優勢,年加工量達到80萬噸;大豆以金龍油脂、龍王豆粉為核心,分離蛋白、白豆片、豆奶粉等系列產品生產規模不斷擴大,年加工量達到10萬噸;豬牛產業以大眾肉聯、杰隆生物為核心,年屠宰肉牛3萬頭、生豬200萬頭.大力發展專業協會服務型的產業鏈條.大力扶持發展不同類型、不同形式的農村中介組織和專業協會,為全面搞活農產品流通、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提供了有效載體.目前,全區各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到5022個,吸納7.8萬戶,規模經營土地198.8萬畝,占全區耕地面積的62%.大力發展品牌營銷輻射型的產業鏈條.借助寒地黑土品牌和互聯網+平臺,大力推進線上線下直銷營銷,使全區大米、瓜菜等優勢農產品的品牌知名度不斷擴大.正大米業開通網上銷售,每公斤大米由本來的6元提高到20多元.
維易PHP培訓學院每天發布《北林調優結構提高農業效益》等實戰技能,PHP、MYSQL、LINUX、APP、JS,CSS全面培養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