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V觀 | 調優調新 綠色發展 需應對國內需求和國際市場兩大挑戰》要點:
本文介紹了V觀 | 調優調新 綠色發展 需應對國內需求和國際市場兩大挑戰,希望對您有用。如果有疑問,可以聯系我們。
全國政協今天(3月6日)15:00時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召開十二屆五次會議記者會.邀請全國政協委員厲以寧、陳錫文、楊凱生、常振明、錢穎一就深入推進“三去一降一補”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、著力振興實體經濟、防范金融風險、推進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等回答記者提問.
全國政協常委陳錫文就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相關問題答記者問.
全國政協常委陳錫文: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,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是今年“三農”問題的主題和主線.這就說明我們的毛病不僅僅在于玉米方面需要改革,其實很多農產品生產都存在一些不適應需求的問題,都需要進行改革.
從這個角度看,提出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第一是調優農產品,讓所有農產品質量往優的方面走,滿足現在的新需求.第二,使得生產更加體現綠色發展的理念,不像過去那樣單純為了產量去大量地投入資源,大量地投入化肥和農藥,大家都知道,農業部門早就提出到2020年,我國農藥和化肥的投入量要實現零增長.現在有些省已經實現了零增長,個別省已經開始在負增長了.這樣才可能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.第三,調新.要有新的產品、新的產業把它從供給方面提供出來,讓農產品的消費市場,讓居民能夠獲得更喜歡、更適合的農產品.
所以總的來講,我們當前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際上是在回應兩方面的挑戰:一是國內的需求,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,人們對農產品的品種質量和平安性的要求越來越高.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滿足國內消費者對農產品的新需求.要由需求來決定生產,而不是像過去短缺時期是供給決定需求.第二,應對國際市場的壓力.我國農業人多地少,在土地密集型產品上,和國際市場相比,成本比較高,價格比較貴.正是這樣的情況,同樣的產品,如果你比人家貴,那你生產出來可能就賣不出去,消費者和經營者會在同等質量的情況下去尋求價格更低的產品,這也就是前幾年為什么我們的玉米不斷增產,但是進口的數量也在增加.只有通過提高農業的效益,讓我們的成本降下去,效益提起來,才能讓中國的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.比如玉米,經過一年多的改革已經初見成效,目前的玉米價格和進口價格差不多了,如果進一步向前推進,我們還有很多其他品種都需要作出這樣的改革,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.
維易PHP培訓學院每天發布《V觀 | 調優調新 綠色發展 需應對國內需求和國際市場兩大挑戰》等實戰技能,PHP、MYSQL、LINUX、APP、JS,CSS全面培養人才。